|
当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件“时尚单品”时,人人都能谈论几句女性话题,我却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女性主义?”看完《小倩》,又想起这个问题。这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故事,如何玩出新花样是一个难题,但这部动画做到了。主创为小倩注入了具有现代女性主义的“魂”,使得她为了爱情的牺牲与反抗有了筋骨形神,当她说出“前世今生,我的人生只能由我说了算,容不得他人来指手画脚”,简直打破第四面墙,一下子把网上那些对旁人的人生选择指指点点的暴民骂了个遍,很燃。爱得轰轰烈烈,走得潇潇洒洒,在人们已经不敢谈爱的年代,我始终喜欢小倩这种有着“为了爱情飞蛾扑火的勇气”的女性,她们拥有坚定的情感信念,并且奉行一生,这是现代女性主义+古典浪漫主义,能够越过千千万万年、千千万万人,越过长河,与所爱之人一万次重逢。 |
|
敢拿经典故事开刀重塑,当然勇气可嘉,但也幸好不是鲁莽,而是亮色频现。剧情最有意思也最见功底的,是从女鬼与兰若寺,拓至阎王、判官与地府,更豪情万丈地要开辟聊斋系列。花样不断,落到细处,则还是要对耳熟能详的人物进行更有当下性的填充。当下一大特色,是个体意识坚韧地凸显在总被“指手画脚”的传统桎梏之上,小倩要重夺自由,要拿回失去的身份、时日与情感,对抗的是禁锢人心的兰若寺,以及被姥姥比拟为更大的兰若寺的人间,于是追索的爱情就不只是爱情,那女性意识就极其鲜活地贯穿三界。宁生一样,那人鬼殊途,无非是要凡胎肉身抗衡更高意志编写的所谓命运。甚至青衣,反叛阎王也是因为对方尸位素餐。整体构建的人鬼世界,古旧得来,又有十分现代的精神叫人为之一振。这趟东方美学打底的历程,并不简单。 |
|
冲着奇幻题材去看的,我很喜欢幻想和恐怖类,幻想类的题材难把控,要讲好一个奇幻故事比现实故事更难,这部动画《小倩》的整体观影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剧情流畅,反转自然,完成度很高。电影里出现的法术和恢宏的场景很有想象力。小倩的形象也跟大众印象里的有很多不同,她更加鲜活,也更有女性生命力。除了女主小倩,宁生、姥姥、燕赤霞、青衣、阎王、黑白无常等角色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小倩和宁生,阎王和姥姥,青年与老年,两个半圆拼成的轮回。在爱情的外衣下,其实探讨的是自由和选择的故事。 |
|
点映场,整体效果还可以,虽然一开始的插科打诨、中间的MV式恋爱片段、最后的口号呼喊式宣泄无一不踩在我的雷点上…黑白无常的形象倒是可爱。中间2D的地狱画面的确很美,美得人想当场去世,阎王爷的确很帅,帅得人想当场狗带。最后努力复刻港版电影实在太过刻意,让人思索这是一部真人转动画的翻拍吗? |
|
人物建模、故事走向、改编思路,甚至连开篇第一场戏都跟《白蛇缘起》十分相似,导演叙事能力捉襟见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转场推进很突兀,逻辑也不能深究,不过好在把故事圆上了,整部片子还算完整,勉强能看… |
|
片尾曲加大分的古偶大电影,尤其是几首插曲,听感特别“古偶”(绝不是说古偶不好的意思)
故事方面,前边铺垫不足,后边一番接一番的解释,流水线化地去制造“惊天”反转、高潮“迭起”,实际上加剧了割裂感,让我本就感受不多的人鬼真情被消耗殆尽
其实这个故事体量拍个100分钟左右的电影差不多了,不过能看出来制作经费有限,还是给个3⭐鼓励一下吧,也不知道五一档能否回本,热度太差了
☞5.3分☜ |
|
只能说非常之一般。主线这么走没毛病,但是每个情节点都非常之跳跃,想到啥写啥,毫无逻辑可言;角色塑造单薄,无效人物太多,对主线推进毫无作用。明明只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最后还要喊一句生死我做主,搞点女性主义博好感,实则连《可怜的东西》都不如,在这里喊口号不如把故事做好,主线好好讲明明可以是一个出彩的故事。女主的配音尴尬而做作。唯一可取之处是二维部分,明明可以做这么好的2D,为什么一定要搞个烂3D污染观众的眼睛啊? |
|
首映日第一场,放映的拷贝有问题,结尾出现了张国荣的粤语歌《倩女幽魂》的歌词,但没有声音。算是一个遗憾,错过了所谓的情怀杀。这次改编在性别意识上非常保守,非常陈旧,聂小倩和宁采臣被改成了恋爱脑,双双为情自杀。小倩死于爱男,死后也不改爱男本色。技术层面上就是劣质3D网游,人物造型还是大家经常吐槽的网红锥子脸。这次的故事讲小倩的人物前史,后半部分的一次次反转,一点点补齐她生前跟和宁采臣的爱情故事。剧情虽然在不断反转,但我很不喜欢这种用闪回不断交代人物前史,之前却一点细节伏笔不给观众,信息量全靠闪回的讲故事方式。 |
|
【导演映后场】经典的人鬼生死恋,终于回归到鬼而不是妖了,当最后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汗毛都竖起来了。“服化道”美术可谓考究,无论是三大场景,还是最终大战,宏大壮观。男女主角建模依然是常见的样貌,配角阎王特意用了阴柔之美,与传统反差较大,燕赤霞则承担了搞笑角色。第三幕冗长,一边生死情,闪回过去生死虐,再回来生死一遍。很多用心设置的细节,也成了累赘,光是那个骨灰罐,就没说明白,它是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小倩明明碰不了却能进去? |
|
超出预期的好看,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电影,画风非常唯美,虽然是被改编多次的故事,却拍出了新意,最后的结局非常反转,男女主的设定很有现代感,并不是传统的痴男怨女的老剧本,值得推荐~ |
|
只是,纯爱战神+女版“我命由我不由天”还能在今天收获多大的市场。 |
|
开头搞笑,中间超甜,结局催泪。虽然背景是古代,但小倩变鬼后的人设改编得很现代,宁生也不渣,双向奔赴皆大欢喜,适合情侣观看。影片节奏很快,男女主擦出火花也很快,好在后面的反转给出了合理解释。片尾曲《倩女幽魂》很加分。 |
|
传统故事的新表达,融入了现代人的思维,尤其小倩逃离兰若寺掌控那里,有很清晰的女性意识觉醒。节奏感也不错,故事首尾呼应,前世今生,人物纠缠,感觉很完整。
人物上也有很多新意,比如,姥姥跟小倩之间的关系多了女性之间的共情与救赎。宁生也有一定的突破,之前很多国漫作品里爱得死去活来的都是女性角色,这次恋爱脑男主的角度就多了一些看点,宁生爱小倩,愿意付出性命的那种浓烈爱意。这一版的剧情一波三折,很有看点,引人入胜! |
|
小倩找到记忆发现和书生竟是生前的爱人 反转到这里就挺好了,结果,硬生生又反转一次…俩人双双紫砂后相遇,书生早就认出了小倩故意装不认识拿自己阳寿换她去投胎,这个反转属实是看不懂了,剧情直奔离奇…..渲染也不太行,还有,是法律规定国漫女主必须都长这样吗? |
|
最初其实还是被宣传预告片的2D画面吸引来的,但如今的业界,3D与国风也已结合的非常好了,你能感觉到仿佛一种东方新美学类型在逐步默默确立——这种美学雏形,另一方面的功劳是在声画结合上的努力,配乐的选取总是导演们的必修课,做的好的,自然也有相应的观众基础、并对这个基础的体量做进一步贡献。不管是唐传奇里的聂隐娘,或是聊斋志异里的聂小倩,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是完全可以通过“国漫”的形式重新开发一遍的,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重述载体,通过比较现代性的叙事手段,以悲喜剧的形式,曲折、反转,新的立意将能更易为人所接受。 |
|
啊为什么在阳光灿烂的周末要选择在电影院坐牢…两个恋爱脑的故事,故事比追光动画一向的水平还差;人设和表现手法能看出追光之前所有电影的痕迹,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创新。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 |
|
纯爱党千万别来!这是真的能磕生磕死的故事。音乐也是一绝,尤其是最后《倩女幽魂》歌曲意识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好像梦回童年~
没想到小倩的故事还能焕发意识觉醒的光辉,TA们把女人逼成疯魔之后,又说这个世上容不下疯魔。
不敢想象如今还有以鬼喻人的佳作,更不敢想象如今还能在电影院看到百鬼齐聚、地府喧嚣的奇异诡谲的场面!我没想到能在这部电影看到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浪漫幻想。很高兴看到又一部有诚意、有创意的国漫。 |
|
取材自《聊斋》中聂小倩的故事,但从小倩逃出兰若寺开始就就进行了很大的改编,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思维。小倩的人物塑造更像是成为了掌握自己人生的大女主,不仅追求爱情也要追求自由,“管天管地不如管好你自己”,女性意识的刻画很符合当下时代情绪。影片中有一段在封魂球法器里面3D动画转为2D动画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帧都能当壁纸的程度,也是吃到了国漫的细糠了。最感动的是片中出现的《倩女幽魂》主题曲,哥哥的声音一出回忆拉满,瞬间泪目了。 |
|
算是远超预期的一部作品吧!(说实话,最开始预期其实挺低的,本以为《聂小倩》这种已经被改编成无数作品的原作,即便再改编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了)
如果抛离原著,仅看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非常有意思,在反派的片面引诱下,女主因片面的信息而愤怒,最终剧情迎来了反转。
这部作品原创了小倩前世的故事,在这个原创故事中,书生和小倩的缘分如同宿命一样,即使是转世,缘分也依然存在。我挺吃这一套的! |
|
本以为前情进行太快过于突兀,现在想来看真人版的时候也是这么快就喜欢上了,但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动画版的虽然在剧情上给我整反转了好几次,但这个设计最后终于让宁生和小倩的感情线合理了!可世间能有几个宁生呢?就不剧透了!真的越到后面越好看!!!而且最后结尾张国荣的《倩女幽魂》想起来,真的太惊喜了好吗!! |
|
还不错,虽然是炒冷饭但还是有了很多新的故事,加入了前世今生,弱化了姥姥,增加了判官、阎王、黑白无常等一系列人物,也算是爆改了。结尾处哥哥的主题曲一起,太加分! |
|
光线动画离开彩条屋啥都不是,还是期待明年追光的聊斋兰若寺吧。 |
|
2.5吧 又名《聂小倩大闹阴曹地府》。画风好奇怪 大家都是鬼 凭什么阎王和判官笔比其他鬼长得好看 除了大眼睛和小嘴尖脸,真的没有其他想象力了吗。配音难听,配乐也好难听 ,第一首bgm 出来的时候 好像看到了好几首歌的歌词 ,好家伙还好最后来了一首“倩女幽魂”打情怀牌,挽回0.5分。唯一比较精彩的 是他俩一起跌落黑白无常的球里那一段2d动画,画风好,节奏也还行。 |
|
一个导演和八个编剧想出来的Gif 动图版抽象电影。 |
|
两个干瘦的、细长的、丑陋的硅胶娃娃的俗套爱情。中间有段二维动画,闪回插入三维脸,对比之下更丑了!制作水准、故事主题,都让我觉得自己所在的并非2024。聂小倩的故事只加一点前世相爱有什么可看的?这也能叫改编经典吗?海报写着“看到结尾,边震惊边流泪”,彩蛋都看完了,我还没开始震惊呢,打哈欠倒确实打出点眼泪。 |
|
这还7.2??? |
|
前后故事反差蛮大的,算有点惊喜吧 |
|
叙事节奏稀烂,铺垫与刻画不足导致人物行为十分唐突,配乐选用的几首歌曲更是勾史…… |
|
正常输出,几首插曲加分不少。 |
|
大睡特睡,很无聊。
本来应该是《落凡尘》之前上映的,偏要撤档。看完《落凡尘》后再看,真的一点新鲜感也没有,感叹国漫仿佛是AI生成的套路:差不多的建模、差不多的故事走向、差不多的大场面、差不多的插入一段2D手绘段落…
知道新人导演制作不易,但真的不好看。 |
|
必然是被追光动画的兰若寺和雄狮少年吊打的存在 |
|
故事结构还是比较工整的,后面反转算是神来之笔,保留原有经典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是我喜欢的风格 |
|
寻天师解咒,天师却想捉鬼。结书生并蒂,书生却总负心。又想玄阴又想还阳,命符已天罗地网。或是时疫或是刀兵,情爱早人去楼空。穿过奈河,啜饮黄泉,泰山鬼市阴阳重逢。夸官三日,榜下捉婿,人间春闱不见情郎。地府业镜,金门闺秀,判官的契约妄想兑现。层层陷落,步步高升,无爱人间何处不是兰若寺。 |
|
古偶的风还是吹到了国漫。 |
|
剧情潦草,建模低下,节奏混乱不堪 |
|
什么玩意?等着黑神话小倩来打你们脸 |
|
pay800个影视推广也改变不了烂片的结局哈 |
|
预告点的是阴谋对抗,故事玩的全是你侬我侬。七大抄八大学的产品,就是没搞明白最重要的受众定位。ppt质感太强了,还偏要做写闹市场景,背景是死的,人眼是涣散的,能不出戏吗? |
|
前两幕真好,小倩和书生系列是中国最好的爱情神话。 |
|
建模好low审美低级,为了反转而反转改编的狗屁不通,故事涉及到的战乱、苦难、爱情、权谋又刻板又空洞,共情不了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总喜欢加一些没必要又不好笑的笑点,哪里学来的臭毛病。 |
|
一场东方美学与奇幻之旅的碰撞,两个纯爱战士的双向奔赴,带来传统故事的新呈现,值得一看 |
|
可以看出光线想要复制追光《白蛇•缘起》的成功,但主创们不爱动画,整个项目呈现出来的是粗糙和急功近利。
光线很鸡贼的一点,让小倩的造型贴近小白,然而,宁生和小倩这两个主要人物做的太糙了,呈现在大银幕上就是淘宝平价娃娃的感觉,几乎感受不到人物的微表情,技术水平远赶不上2019年的白蛇,更不要说去年的《长安三万里》了。
从剧情来讲,就是《倩女幽魂》前传,混杂了小倩、白蛇和梁祝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一点不聊斋,没有聊斋的幽冥鬼魅之气,更直白地讲,就是一披着聊斋外衣的仙侠动画。剧情全靠歌曲推动,不知道还以为是动画MTV。最后张国荣电影原声,简直是太廉价的情怀消费了,一点也不尊重故人。
聊斋动画,估计还得看追光的《兰若寺》。 |
|
这部受众压得是追国产古偶那帮人吧,且不说这前半段的各种插科打诨,以及所谓作为女人的“活泼”,结尾的转折强行拔高到“作为个人的女性”这一议题上时,像是一举否定了前面所塑造的傻白甜的性格形象,又再次贯连起“前世今生”这一“命中注定”的宿命感。情节安排得太满,10分钟一大冲突,3分钟一小冲突,过了又是抒情,简直压得喘不过气,以及导演想说的现代化改编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工业化”式的逗趣,还不如精炼一下您的建模审美。(结尾看到居然还是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你峨影厂好歹拿出点B级片的恶俗趣味啊,怎么就剩俗了) |
|
圈钱。 |
|
只要你能重活一世,我怎样都无所谓,对于宁生而言,小倩是比命还要重要的存在啊,宁生的深情只有看到最后才能看懂 |
|
好喜欢小倩的这个态度,从不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想要什么就主动出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永远只做自己人生的女主角 |
|
算是《倩女幽魂》的前传,给了聂小倩和宁采臣一个一定要在一起的理由。当片尾张国荣《倩女幽魂》的歌声响起,实在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尾。导演告诉我们,人要爱惜生命,否则要花一整部电影的时间才能再次撮合两人,阴阳两隔可不是闹着玩的! |
|
经典珠玉在前,在不颠覆整体基调的基础上来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编,聂小倩的为情所伤到了这里成了为爱双向奔赴,同时在感情里也赋予了女性当代的主体性意识:我的人生何去何从,不由旁人说了算。这种对于“人鬼殊途”的固有观念的反叛,反倒在这个快餐式的当下让“爱”这件事多了一层飞蛾扑火的决绝感。中间转2D的画面很妙,掉入地府也是进入另一个时空,在影像美学上也做出了差异性。最后的经典旋律响起,穿越轮回,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
|
能把传统的故事在叙事层面改出新意,感受得到主创班底的用心,最后二十分钟是值得我安利的精彩 |
|
片末引入了張國榮為新藝城1987年版《倩女幽魂》演唱的主題歌,以期打響情懷牌,但召喚起觀眾對聶小倩主題的作品序列中的經典前作的回憶,則可以說是自曝其短。強打精神仔細看完了全片,仍完全感受不到這一新版本對諸如《倩女幽魂》三部曲、徐克監製並原作的動畫電影《小倩》(1997)等前作的半點突破,那麼如此改編的時代性和必要性何在?更不必說在國產動畫片裡常見的諸如錐子臉人物的畫風,令觀影過程成為一場疲憊而漫長的折磨。2024年12月15日23:05於FUN影城東圃四季時尚薈4號廳,午夜場次共三人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