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谭变歌坛 |
|
“Just talk, please stop singing.” |
|
5.5
前一个小时真是没啥必要。另外,如果Harley Quinn不是人格的隐喻的话,压根没有出现的必要,和其中的歌剧叙事一样多余。
一颗星给前作的老本,一颗星给主演们的演技,一颗星给结尾的隐喻和精神转移。
如果把《Die with a smile》作为主题曲我可能会加多颗星。
不过豆瓣真是人才辈出,谁评论的《Ha Ha Land》,笑死我了2333 |
|
人人都爱Joker,但大家需要的只是fantasy,没有人在乎Arthur。作为被幻想的主体,这部剧展现了更立体的小丑以及他是如何被对待的。律师和Harley Quinn代表了两种人。一个是理性把你当做客体来看的人,帮助你过上一种正常但普通的生活。另一个是为幻想而来靠近你,鼓动你的疯狂,他们希望你成为神话,斩断所有通往平凡的路,就像荧幕前的我和你——我们都想看到极致的小丑而不是平庸的Arthur不是吗? 3.5⭐(在监狱放火我超爱,但歌舞太多了有点出戏 |
|
影院里的观众就像电影里看审判的观众一样,期待一个疯狂的小丑却得到一个Arthur |
|
注水到飞起。试图讨论被推上神坛后小丑的自我认知失调与必然陨落,却仅抛出了空泛的概念。一半时间对首部无效复盘,另一半像在看小红书情侣博主秀恩爱,结局强行拉升格局,一代丑终将老去,总有丑正在年轻。媒介不再成为推动叙事和塑造人物的关键元素,而仅仅是强行煽动情绪的下下策。感觉好莱坞对Gaga已经有了规范的使用说明,会唱歌爱跳舞的大傻妞&女王无缝切换。 |
|
躺在第一部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就像阳痿的dick,嘴上吹嘘自己硬很久,实际上半分钟就泻了。如果说第一部讲的是Joker的诞生,那么第二部讲述的是Joker的陨灭。它试图在Arthur和Joker之间的双重身份之间做个了断,片名Folie à deux更像是Arthur和Joker两个身份的搏斗、共舞、难分难舍和相爱相杀。枯燥冗长、乏味无聊的对话也没能交代明白Arthur的自我认知构建,法庭戏也没能如愿变成Joker的马戏团;Gaga的角色真的是……莫名其妙且有点多余,她的人设始终是Joker/Arthur这个自己的设置都有点模糊的附庸,那她还能怎样呢?唱歌部分真的是……大白嗓也就算了,配音效果明显,旋律也不咋好听,双人在台上对唱的段落甚至让我想起刘老根大舞台……(sorry😓) |
|
#Venezia81 见过把角色写死,没见过原地爆炸的。Antihero存在的意义是挑战现有司法和道德体系,提供更广阔的讨论空间,现在矫正了,额……感觉导演花很大力气改正1被责备之处,但这份努力估计他们不会买账。虽然多处呼应1(后仰式抽烟笑死),但依然认为,没看过1可以看2,看过1不必看2。若不是因为国会山爆乱和川普打不死的小强,2实在是没必要存在,然看样早晚还有3,Mama Mia! 虽然Gaga表现优秀(华金礼貌式出演),但拜托表再音乐剧了。技术尚可,1️⃣每次以为要掉下来时都能及时挽救;2️⃣音乐剧形式一开始略尬,后面拿捏得比华纳其它薅音乐剧羊毛的影片好。p.s.法官一出来,我立即笑出声,不带这么致敬马丁•斯科塞斯的,1学出租车司机,2又学起华尔街狼,马丁造型不忍直视🤣 |
|
所以拍续集的意义?被小丑女嫌弃的小丑的一生?华金·菲尼克斯张嘴就是车祸现场,嘎嘎唱歌更像从天而降一个“爱乐之城”,只有两人彼此觉得深情的违和画风贯穿始终。托德·菲利普斯捋捋小胡子心想这ending终于够格在中国上映了而我只觉得晦气... |
|
gaga land,买了个嘎嘎票钱 |
|
第一部本来就是一个自我感动式的烂片,第二部只是回归了它原本该有的评分而已 |
|
#Venezia 81
年度级别诈骗,“双疯”居然不是Joker和Harley Quinn,而是Joker和Arthur??Quinn的角色弱到可以忽略,仅在Arthur冗长的对于第一部经历的反刍中充当心理状态转变的标记(推动作用为0)并贡献fantasy里的伴唱,连劝Arthur停药都发生在已经停药之后(停药是全片最大激励事件);如若把Quinn视作幻想的对象则应与现实在Quinn的形象上拉开差距或/并执行反讽的思路。阿卡姆、法庭和fantasy中的歌舞秀都毫无想象力。情节最终的低落走向与第一部形成对比,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氛围特征 |
|
无人在意亚瑟,包括观众,只想要小丑 |
|
我好爱这部,前作的完全反面,是一部解构小丑的反小丑片。如果说前作聚焦尽皆癫狂代表兽性的小丑,那么本作则回归脆弱压抑代表人性的亚瑟。小丑的诞生是对传统英雄叙事的解构,而本片在反英雄小丑逐渐被神化后又重新解构,将他打回人形,讲述其复杂的人性:从来没有天生反骨的小丑只有反抗压迫的亚瑟,或者说从始至终都只有亚瑟,脆弱、破碎、暴力与疯狂都是他的本色。其实当小丑被还原成复杂的人,那么人人都是亚瑟,人人也是小丑,只是随着哈莉·奎因一同入戏的观众,和她一样,只想看他们想看的:要么轻视他嘲笑他,说他是懦弱顺从的亚瑟,要么仰视他神化他,称他是暴力反抗的小丑,可他们偏偏无法平视他,接受他既懦弱又暴力,而这则是影片解构之后的建构。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217703/ |
|
这烂片还能出第二部,第一部就是一坨。
希斯莱杰后再无Joker |
|
导演试图尽量让唱跳段落合理化(比如设定成人物本来就爱唱歌,或者是用歌舞表现幻想段落,和现实的沮丧形成反差),但后半段还是唱得太多太密了点,好像生怕浪费了嘎嘎女士的片酬似的,有时候就一个固定镜头怼在人脸上拍完一首歌,再有魅力的影帝或音乐剧歌手也禁不住这么沉闷冗长的拍法……我的内心已经被凤凰的台词说出来了:能不能说话,别再唱了?反类型、反英雄也还是得先把电影拍好看,前一部拍得多好啊,这部成了纯纯的一半庭审片+一半歌舞片了。明知道现在观众就喜欢看复仇爽片,它偏不,就让你憋屈到底,很少见到能把人看得这么郁闷的超英电影,这版小丑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啊。生活已经够苦了,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想在电影里当个坏人。 |
|
滤镜、摄影、剪辑、男女主的表演,看这个电影的每一秒都是享受,感觉在做梦,看两个筋疲力尽的中年人,被这个冷漠的世界逼成了疯子,我感觉也对自己不那么内耗了哈哈哈哈 |
|
狗尾续貂,丝毫没有第一部的疯狂,joker……this is the end。。。 |
|
不要指望看到任何的爽感和煽动情绪,此片的小丑不是希斯莱杰。导演很聪明,避开了这条道,让华金演透亚瑟joker 这个人。 |
|
混乱又安详,续集也是终章。歌舞类型是一个精妙的选择,有效扩展了囚徒困境下压抑封锁的空间。前作里已经埋下太多矛盾的种子,续作直接不留余地地拷问,到底是亚瑟还是joker?到底是人格分裂还是极致的表演欲望?而托德菲利普斯出色地做到了一边擦除疑惑一边留下新的疑惑,一边混淆视听一边激起情绪。华金更如鱼得水了,在音符之间滑动着生命印记,gaga的哈莉奎茵堪称目前见到能量最强的一版,因为唱得太好太生动,所以太具有欺骗性,在这场邪恶的演出中强势凸显出自己的存在感。结局语气的落差纽结成一种庞大的悲剧感,托德同时给出了希斯莱杰版小丑脸上伤痕的答案。平行世界里的《小丑》落幕,生于dc宇宙,而又交回其中 |
|
以为是好莱坞大片,结果是宝莱坞大片。严重怀疑导演拍第二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衬托出第一部多么好。那些觉得第一部一般的观众,看完第二部瞬间感觉第一部简直就是神作。 |
|
这还不好看,啥叫好看? |
|
他妈的癫公癫婆来电影院开演唱会呢 真应了那句小丑竟是我自己 |
|
这个电影能不能出一个切歌模式? |
|
影片原台词:我求求你鳖唱啦!咱好好说话不行吗!? |
|
本来以为a deux指的是小丑和harley,但逐渐发现其实指的是joker这个角色和arthur自身的人格(倒也是种常见的超英片设定);第一部中的“爽点”在这部续作中反而助力了故事的暗黑展开和悲壮结局。可惜的是这个剧本归根结底还是joaquin的独角戏,gaga的精彩唱段也没法改变这个角色作为“大众代表”的工具人功能。 |
|
不明白为什么都给低分,这部电影唯一的败笔就是歌舞片段太多让人完全看不下去,但作为展现亚瑟本人的续作,作为一部悲惨现实的电影,它是合格的,众人拿前作对比唾弃小丑的时候,何尝不是影片里的观众 |
|
很喜欢亚瑟的那句话“别唱了,好吗” |
|
现在看完了很生气,先打个一分,缓过来了再改。 |
|
毫无意义的翻拍,好的部分都是第一部里有的,却又在第一部基础上,加了一堆奇怪的东西,比如歌曲,比如更多的解构,使得整部电影变得非常的自恋和自以为是。现在基本就是一部纯同人片了,跟DC基本没有任何关系了,尤其结尾的处理,真的太自以为是了。其实不是烂片,制作,表演,导演企图都有,但,实在是无法认同这样的电影,所以给了两星。 |
|
唯一认同的台词是,小丑给嘎嘎说求你别唱了。
这样说吧,这么吵的音乐我睡着了三次。 |
|
在主类型与主基调的改变之外,更是对前作的一次全方位解剖。述说幻想与现实的冲突并不新鲜,但续作的切入角度和内部结构完全建立在将前作一切成果毁灭的基础之上,通过这种车毁人亡式的自反来推出全新主题:无用的逃避主义之下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自我。在整合式与轻歌剧式两种歌舞罗曼史中,维持着日常现实与虚构幻景之间的基本张力,架设一座从社会现实通往虚幻乌托邦的想象之桥,再将其彻底炸毁,而华金身为表演者的脱逃,到最终选择放弃、拒绝幻想叙事(终止了虚构时间的扩张),所以设立舞台是为了毁掉舞台,歌舞类型是为了反对歌舞,所有的幻想逻辑是为了在最后否定幻想,这才是菲利普斯的抵抗方式,他给出的答案是不信任银幕所投射出理想化的乌托邦世界。我只能说菲利普斯胆识过人,这当然是一部罕见的作者电影。为劳伦斯谢尔非凡的摄影多加一星。 |
|
上一部是看着Arthur Fleck成为了Joker,这部续集是让所有观众变成了🤡。 |
|
抽了所有喜欢《小丑1》这部电影以及小丑这个IP形象的人一记耳光。可以说,《小丑2》就是反《小丑1》的一部电影,这部续作正式宣告了亚瑟这个角色的死刑,在主创看来亚瑟早就应该一死了之,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他不是天选之人,和《银翼杀手2049》里的复制人K一样,他只是成神的台阶。亚瑟和小丑不是一体两面,而是完全的两个角色。如果抛开小丑的光环,他就是背负六条人命的罪犯;如果去掉《小丑1》这个名头,电影就是讲述莫名被捧上神坛的罪犯的故事。《小丑2》就是在不断地祛魅的过程,亚瑟甚至落入到比上一部开头更不堪的境地,只是这一次再没有小丑出来机械降神了。虽然是歌舞片,却更冰冷、更现实,法庭就是一个手术台,把亚瑟解剖的不成人形。歌舞片段与其说是幻想,倒不如说是走马灯,一切只是死前的一梦黄粱。 |
|
Fan Event 看完实在是太难过了 所有的粉丝出场都在骂 看过最后一分钟的观众应该懂 第一部的滤镜完全碎掉了 GAGA演的还是好的 但剧情几乎没有任何推进啊 Arthur从第一部里生活被践踏大杀四方的Joker到这一部直接变成了个到处要爱要attention的小宝宝 最后一分钟简直颠覆所有 不推荐第一部的粉丝观影 我第一次体会到偶像塌房是什么感觉了 |
|
“别唱了,我不想再唱歌了” |
|
Now, who is the Joker of Gotham City? |
|
烂到和陆川有得一拼。极度自恋,极度无聊,极度煎熬。一言不合就唱歌,不仅强碱眼睛,还强碱耳朵。即便拿掉歌舞,本身的故事也非常肤浅单薄和尴尬。他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吗?他知道自己在导什么吗?他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吗?让第一部《小丑Joker》成了笑话joke,让观众成了小丑joker。说它是美版音乐剧版《749局》一点都不夸张。一个是又犟又自我感动的辣鸡,一个是自恋又包装精美的辣鸡。 |
|
看到这么低的分更觉得想笑了,怎么最后joker被arther战胜,你们就不再爱他。所以你们爱的果然是不敢发疯却妄图通过别人来自我表达的那个自己?(唱歌太多了!好听但是漫长。)出乎意料的结局,我猜他们都在等他来一个大底,于是没有大底他们很崩溃,不是DC哥谭市经典小丑他们不满意。
建议脱离出来看吧,他是个人。
他死去那瞬间突然那种从生到死一无所有的孤独和不配得的悲伤喷涌而出。
就这些,视觉听觉和脱离出来单纯看一个小丑的故事,我想到的就是四颗星星。 |
|
#Venezia81, 菲尼克斯演技很牛逼,Lady Gaga唱得很好,演得也在及格线以上,但是我真的没办法假装喜欢这个剧情。 ——9.7更新:看了IndieWire对菲尼克斯拍摄期间经常即兴改剧本的报道,终于明白我对剧情的不适感从何而来了,我的观影雷达永远能第一时间检测到过于膨胀的男性ego以及自恋性的投射,不论是导演的还是男演员的。也难怪我看电影时候觉得菲尼克斯演得更舒适,而Gaga只有一些束手束脚莫名其妙的工具人属性。整个Joker2说是围绕菲尼克斯设计的过家家也不为过,剧本是单薄而失败的。 |
|
真的烂。全片都在展现导演本人的自恋,想讲很多东西,但是连最基本的故事都没讲好。想探讨深层次的心理学、社会问题,一个都没展现好。Lady Gaga的角色更是纯工具人,只为男主角和剧情服务。而且全片真的太“男”了,叙述男,也不会刻画女性角色,还有莫名其妙就出现的床戏,一眼不想再多看👎 |
|
世界的疯狂已经停不下来,每一个愤怒的人都是小丑,只有亚瑟不是小丑,他只想和心爱的女人生一个BOY |
|
我们只在意小丑.无人会在意亚瑟.很对.可你他妈是一部商业片啊! |
|
《小丑2》想要做出颠覆所谓歌舞,人格分裂,动作,犯罪等类型片的标签,不被人定义。
这样的剧情叙事实验性质,挑逗了观众的主流观影情绪和习惯,也势必会引起口碑两极化。影片并不是简单的利用歌舞和色彩,去让大家分清现实和幻想,正常或疯癫,也不会给出你明确答案亚瑟精神状态游离在哪个阶段。影片刻意的开放和留白,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解构方向。
凤凰叔在一个个长镜头下,再次带来精湛的表演,灯影流动间让幻想和现实融为亚瑟和小丑构建的精神山脉。
PS:歌不怎么好听,确实可以少唱点(连影片都自我调侃笑死) |
|
【C-】与其说是续集,不如说是对第一部的反噬。托德妄图通过反incel的写作来拒绝漫画角色的崛起,但在拒绝IP象征的同时又将自身的真实水平暴露无遗。从未听过如此嘶哑业余的歌舞戏,从未见过如此乏善可陈的法庭戏,也从未如标题那样有过真正的疯狂,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素材与创意“双重匮乏”后的自暴自弃。GaGa的角色更是意义不明,一边想要脱离漫画切入incel狂热的本质,另一边又直接挪用漫画设定带来一个迎合incel幻想的情节推进器。求求各位,没两把刷子真的别搞自我解构,解构到最后还得重复第一部来cue一把漫画经典设定,意义何在呢? |
|
实在很厌倦对经典形象的惯性期待而因为片子“冒犯”了那份期待就怒打差评,所以很想逆风给满个分。从一开始它的定位就是一部角色研究电影而不是超英片,所以当带着想看小丑如何操翻这个世界的期待去看时,它必然是不爽的,因为这位小丑太悲凉太憋屈了。推崇小丑到底是真的爱它面具下的亚瑟还是小丑这个象征呢?电影抛出的最大思考便在此。双重妄想一是妄想自己就是小丑,二是妄想即便我不是小丑但这世上仍能有个人能爱自己。可惜的是,无论是银幕里还是银幕外都印证了一点,大家爱的不过是能代替自己说出不敢说的话,点燃不敢发泄的愤怒,甚至能藏在他的名义下伤天害理的象征而已。两部形成一个造神再灭神的闭环演透了这个象征的同时最后亲手毁灭。解构本就应该是多元的,所以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对这个经典形象的重新解构和塑造,都想给这份勇气鼓个掌。 |
|
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第四面墙 |
|
确实从商业娱乐片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但从内核来说,导演是成功的。打低分的人不就和电影里小丑的追随者一样吗,没人在乎亚瑟是谁,大家只在乎小丑。一旦他放弃了幻想,放弃作为小丑去建立那座大山,所有人弃他而去了。 片尾刺杀亚瑟年轻人,在模糊的背景里用刀划烂自己的嘴。或许让大家失望的不是dc大反派小丑呢。 |
|
今年看过最悲伤的一部电影。虽然对歌舞剧的形式并没有太接受,观影过程中一直以为在看 lalaland也是真实吐槽,但对亚瑟的命运还是深深共情了。大家只想追随邪典领袖小丑,他给底层和想对抗这个世界的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希望,但是亚瑟只能是最边缘的社会弃儿。只要有人对他示好(具体的人而不是在外叫嚣着追随他的群众),他就会被打动并相信对方,爱上莉和为侏儒流泪,都是他缺乏关爱于是会对任何人的善意轻易动容的表现。观影过程中一直想起福柯,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对应着疯人院与法庭。不是所有人都能克服制度和结构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幸。亚瑟最终成为不了小丑,他的软弱早在自己的一贯经历中就已写定。 |
|
3.5 亚瑟和小丑不是一体两面,小丑终究只是被大众期待的一个角色。丢掉这个角色,亚瑟、华金、托德,成为了一体。所以Folie à deux,不是指亚瑟和莉,不是指亚瑟和小丑,而是亚瑟和创作这部电影的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走向了与大众预期相反的方向。 |